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实践充分证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追求艺术理想,是一支有智慧有才情、敢担当敢创新、可信赖可依靠的队伍。
希望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建强文艺评论阵地,营造健康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促进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和人民一道前进,记录新征程的史诗,讴歌新征程的英雄,各文学艺术门类千帆竞发,昂扬奋进,在奔涌的时代大潮中描绘新征程的万千气象。
新的生活正在创造新的文艺作品、新的美学原则。历史不断证明,中国正在以伟大的实践创造着今天和未来的美好,中国也正在助力世界实现今天和未来的美好。
美学的、历史的、人民的和艺术的这几重标准,是新时代文艺批评的最核心的层面,也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艺观的基本准则。
党的二十大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它必然鼓舞我国文艺理论工作者进一步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作出新的努力。
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怀抱对人民的深厚情感,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功夫提升艺术创造高度,向文艺高峰迈进。
党团结带领人民奋进新的征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一条马克思主义重要政治立场、思想原则和工作方法,需要我们全面学习、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和贯彻到底。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具有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党的文艺宣传者多来自社会底层,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广大沃土,还有着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世界,当然也有着伟大的信仰和自然质朴的情怀,所以,才能使文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长久的艺术生命力。